>> 您现在的位置: 365bet备用官网 >> 教师之家 >> 论文集锦 >> 正文
略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字体:
略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者:黄晓    文章来源:田东二幼    点击数:2038    更新时间:2011-1-13
    论文摘要:从养成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在关健期施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论文关健词: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

    一、当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当今社会,许多教师和家长都非常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健康体魄的造就、琴棋书画技艺的启蒙。而忽视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的养成.。他们认为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时过早、幼儿尚小,似乎还不到规定孩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们长大了,自然会值得生活为什么要有规律。会知道饭前便后要洗于会自觉地在睡前不吃等零食等,但是是我们不难在身边百到这样的一幕幕:吃饭挑食、偏食,满口粗话脏话,迟睡迟起,躺着看书,各式各样的不良习惯。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多年的观察、走访、调查基础上发现,幼儿身上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

 1、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挖鼻子、咬指甲及铅笔,用衣袖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挑食偏食、以零食代替正餐等等。

 2、不良品德习惯:没有文明用语、满口脏话粗话、随地大小便、乱吐痰、乱丢图书与玩具并随意破坏,乱使性子、撒娇。不尊重长辈,随意摘花或毁坏树木等等。

 3、不良学习习惯: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学习,错误的书写字姿势,迟起并随意不去上学等等。

    然而当前儿童不良习惯养成是不易改的: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孩子养成坏习惯。

    二、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老师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极鼓励和夸奖孩子良好的行为;

    2、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4、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5、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模式。

    因为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因此老师应该在日常的学习中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当然作为家长也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从现在开始,冷淡他随处便溺的表现,要求他定时坐盆大小便,同时鼓励孩子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当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学前准备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他用具等。

    教孩子自己管理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只好父母代劳。其实坏习惯的成因就是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管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因此,我希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都应当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来。当然,这是对研究者的要求。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及方法即可。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学校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学校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学校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学校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学校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孩子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亲子活动,家教园地,家长会等等,以下我们列举几个方法:

    1、亲子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我们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我们开展的“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表达了一股童贞般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沟通的方法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是学校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学校的同步协作,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书籍:《幼儿教育学》、《幼儿基础教育学》、《培养好习惯,谁对谁不对,在幼儿园》、《您想让孩子又多乖: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文章录入:周周    责任编辑:周美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广告298X245
    >> 专题栏目